球化退火时球化不均匀的防治方法

球化退火工艺主要用于低碳钢、中碳钢、低碳合金结构钢中碳合金结构钢的冷镦、冷挤压前的预先热处理。其目的是降低硬度,增大基体塑性指标,防止冷镦和冷挤压时零件开裂。目前在螺纹紧固件和中小型渗碳件、碳氮共渗件的初始成形中运用较多。

对于高碳钢及高碳合金工具钢,球化退火可用来降低硬度,便于切削加工,提高表面精度。并能减少最终热处理的变形开裂。

球化不均匀的原因是:退火加热温度低,保温时间短,最终生成细片状珠光体和点状碳化物;加热温度高,加热时间过长,产生大颗粒碳化物及粗片状珠光体;球化退火前用正火消除网状组织或大块状碳化物。

退火加热温度低,使奥氏体化不均匀,原始组织中渗碳体未完全断裂,碳原子扩散不充分。通过共析转变温度时,在富碳区,未溶解碳化物迅速长大,并按球状析出,在球状碳化物周围伴随铁素体形成;在贫碳区,首先形成细片状珠光体,若在Ar1以下停留时间过短,使渗碳体不能充分球化,最终冷却后,形成条状组织、多角形及人字形组织。

加热温度太高时,渗碳体全部溶解,球化时失去渗碳体核心,不利于球化,而导致球化不均匀。

低碳钢在球化退火时,因碳化物少,球化时碳原子扩散距离大,球化困难,易形成片状组织,故操作时应注意控制温度和保温时间。

亚共析钢中存在大块状的铁素体和珠光体,球化退火后,碳化物分布极不均匀。原始组织为片状珠光体时,当只用少于A1以下温度低温球化退火时,即使长时间保温,球化还是很困难的。

在相同的含碳量下,球化温度一定时,球化退火时间越长,碳化物晶粒越粗大,硬度越低。在相同的球化时间内,球化温度低的硬度高。从奥氏体化温度冷却到等温时的冷速越快,转变温度越低,使铁素体和渗碳体扩散越困难,越不利于形成球状组织。故应以10~20℃/h的冷速缓慢冷却。

过共析碳钢或高碳合金钢常出现欠热组织(未溶解的片状碳化物),该组织硬度高,淬火加热易溶解,使淬火开裂倾向增大,残留奥氏体增多。可通过补充低温球化退火改进,同时应严控球化退火的奥氏体化温度、时间及冷却规范。

低碳钢和中碳钢球化体评级见JB/T 5074-2007标准,冷镦、冷挤压时的组织一般4~6级合格。

滚动轴承钢球化退火后按GB/T 7813-1998标准评级,一般2~4级合格。

碳素工具钢球化退火后按GB 1298-2008有关标准评级,合金工具钢球化退火后按GB 1299-2000有关标准评级,高速钢球化退火后按GB 9943-2008标准规定评级。

相关推荐

钢的退火热处理(下)

三、扩散退火(均匀化退火) 适用范围:合金钢铸锭和铸件。 目的:消除合金结晶时产生的枝晶偏析,使成分均匀,故而 ...

钢的退火热处理(上)

一个零件的生产过程是由许多,道工序所组成,在生产工序中为了某一目的,还会穿插多次热处理,热处理可以分为两类: ...

灰铸铁的时效退火处理工艺

铸件在冷却过程中,由于各部位冷却速度不同造成收缩不一致,形成内应力,这种内应力能通过铸件的变形得到缓解,但是这 ...